找到相关内容162篇,用时1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藏传因明之 术语

    的“因能生果”的偏执:“物体无谛实,因为于真因不生也不生多果;多因不生也不生多果。”四句即是指因生因生多果;多因生,多因生多果。(4)离、多因即分析诸法自性离与多的因明论式...,阿底峡的弟子,他译出了法称《释量论》及第品的自注和帝释慧对后三品的注释,又翻译了法称的《诤正理论》。“俄”即俄•洛丹喜饶,在克什米尔留学时,与利他贤共同译出了法称的《量抉择论》等,至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5438623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噶举派(二)

    是金刚屑:观察,破除有无、生灭;观察因果二者,破除四句生①;观察体性,是离异②即有四项正理。其中第一项是《佛说稻杆经》,最后一项是《楞伽经》中所讲,中间两项是各种经中所讲。此四项正理,由于能破实事...观察因果二者,就是在错乱的心前所谓粒种子生苗芽、所谓三缘③生眼识、父生多子和诸多种子水肥生多果等虽不相违,但是,在正理前四句生中的因生因生多果、多因生和多因生多果等则不合理。  ...

    刘立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3243137.html
  • 意识结构与内在时间

    以至最后际遇更深纬度的原我及其活的当下。而唯识的意识分析,是在整体的,如蔡瑞霖所说的“二重能所”建构下进行的。(蔡瑞霖,1991年)作为根源的第一重能所是因能变能变。《成唯识论》说:“能变有二种:、因能变,谓第八识中等流、异熟二因习气。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、恶、无记熏令生长。异熟习气由六识中,有漏善、恶熏令生长。  二、能变,谓前二种习气力故,有八识生现种种相。”(《成唯识论》,第2页)这是...

    胡曙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948293.html
  • 依同修之嘱谈慈悲喜舍

    慈悲喜舍与你开篇说证果不易有何关联呢?我认为上根之人应已明白了,为了说得更清楚,就再费些唇舌。按,学佛的人大都有一种所执,那就是好高骛远,贪多求大。于是,净宗信众每日只求往生这位上的事,而因地上的...,正如俗语有云“修道者多如牛毛,得道者少如麟角”。  是佛法只能有部分人才能获益,还是另有说法呢?有一些人询问过我,但因我近来有很多事务缠身,一直未有正面地回复过。今遇因缘,正巧突遇现主编《妙莲华》...

    陈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150788.html
  • 三论宗纲要(2)

    法是因坏果生,因坏故不常,果生故不断,故言不常不断。因果不同,不得言,无有异体,不得说异,故言不一不异。不从外来,故言不来,因内无,不从内出,故云不出。由此意义,所以世俗谛也是不生不灭,不断不常...的,然依概念不同,也有修学前后次第的不同,修行次第是:要先发心学教明理——境,次须依教理修习中假二观——行,观行成就,从用入体,证得如来法身——。在法相概念上虽有境行果三法不同,实际上只是实相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5657396.html
  • 无上醍醐,纯圆独妙

    妙,孰过于此,故题曰妙法。   莲华者,以妙法幽微难解,须假莲华为喻,方明其义。问曰:华有多种,必取莲华为喻何也?答:有粗妙故。或狂华无,如杨柳。喻外道空修无益苦行,无所剋获。或华多果,如胡麻。喻凡夫独奉其亲,报在梵天,受种种乐。或多华,如桃李。喻声闻修三十七道品,但证无学。或,如柿等。喻缘觉修远离行,亦得涅槃。或前华后果,如瓜等。喻须陀洹先证见道,却后修道。或前华后果,如梅等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458259.html
  • 《法华》在五时八教中之地位及其五重玄义

    喻何也?答:有粗妙故。或狂华无,如杨柳。喻外道法,空修无获。或华多果,如胡麻。喻凡夫之独奉其亲,而报在梵世。或多华,如桃李。喻声闻修种种行,而止得偏真涅槃;或,如柿等。喻缘觉修远离行...,示真实相。”故知诸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祗令众生开佛知见,见此实,非因非之理耳。略示十义,以显其相。()入实相定。。即领先无量义处三昧,乃发实相妙法之端绪也;(二)放实相光。即光周互,全彰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158303.html
  • 现代台湾佛教的发展

    ] 参见李筱峰,《台湾革命僧林秋梧》(台北:长达印刷,1991年)。  [5] 《四一论》:“即信佛不信余佛,奉教不奉余教,行一行不行余行,证不证余。”参见释慧严,<林秋梧(证峰师)的佛学...  参、台湾佛教的现代化与改革运动  、台湾佛教的现代化: 对于台湾佛教的现代化,学者各有主张及论述。其中,释慧严法师以西来庵事件作为分水岭,认为此事件使日本殖民政府正视对于台湾宗教的政策调整。大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5362847.html
  • 〈净土宗特色〉之「补充说明」

    乘齐入报土。  大师于《往生礼赞》亦言:  上尽形,下至十声声等(因),  以佛愿力(缘),易得往生()。  又于《法事赞》言:  人天善恶,皆得往生;  到彼无殊,齐同不退。  日本法然上人依...之下机,同十地之上机入报。  齐之言者,亦示他力,简异自力多因多果。亦即五乘皆齐依托佛愿,同一本愿称名念佛,即是因。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所言「同一念佛,无别道故」,即此义也。齐入真报,同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663353.html
  • 谈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)

    爱心和无私的公正心就可以做到,比如我们见到别人杀生时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放生;见到假冒商品能够极积监举;看到别人财物被盗窃时能够阻止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无畏施的范畴。 ...谈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)  中国佛学院 理 净  佛教不仅主重于理论更加主重于实践,所以学佛称为修学佛法,关键在于“修”字上,如果学而不修,那只是纸上谈兵、画饼充饥不能成为现实。修行应当如同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765888.html